作者|水木公
來源|極果編輯部
一個國內老牌造車廠商,一個知名無人駕駛公司,能擦出什么火花?
2021年12月29日,吉利控股集團和全球知名無人駕駛技術公司Waymo達成戰略合作,旗下高端智能電動品牌極氪將為Waymo One無人駕駛車隊提供專屬定制車輛,并且在美國投入商業化運營。
并且據極果君了解,新款無人駕駛車型是基于極氪智能出行平臺——浩瀚-M(SEA-M)架構打造的,并且由極氪歐洲創新中心(CEVT)設計與研發。
什么架構?什么無人駕駛?別急,相信大家都對這臺新車好奇滿滿,那就先讓極果君先帶各位來看看這臺集兩家之所長的車究竟有什么能耐。
作為針對無人駕駛的浩瀚-M架構的首款車型來說,新車的造型確實夠吸引人的眼球。
根據極氪官方介紹,該款車型采用了以乘客為主的設計理念:外觀采用了膠囊式設計,整體造型更加圓潤,更有親和力。
同時新車取消了B柱,采用對開門的設計,使得乘客上下車更輕松方便;A柱做了直線化處理,使得車內空間更大更舒適,乘客進出車內時不易受到A柱傾斜角度影響。
另外內飾設計和車內空間也是整車的一大亮點。
作為一輛無人駕駛純電車,新車內部采用有駕控機構和無駕控機構兩種方案,分別對應車內有無方向盤的設計。
車內和傳統汽車設計相區別,將位于副駕駛座位下的空調箱遷移至發動機艙,并且整個儀表盤還可以做前移處理,給車內營造了更大的空間。
與此同時,得益于浩瀚-M架構,專屬車輛的地板離地距離僅有370mm,且新車可以支持多種座椅布局的底盤,以便應對無人駕駛應用場景的多種座艙設計,比如兩座車可以通過長滑道輕松變成七座車。
極氪還宣稱新車的安全性和智能性也得到了升級。加大加粗設計的前艙縱梁,滿足全球安全標準,在車輛發生意外碰撞后,能迅速吸收碰撞能量,保護乘客安全。
此外新車也配備了領先的熱泵方案,可以吸收冷卻系統的余熱,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讓車輛在寒冷條件下也能有好的續航體驗。
空調也是這輛無人駕駛車的一大特點,考慮到無人出租的使用場景,車內預計會使用強力空調,可在短時間內完成車內氣味的凈化轉化,充分滿足多人次的車輛乘坐使用需求。
據極果君了解,該車型交付后將會搭載Waymo旗下的Waymo Driver的無人駕駛方案,在實現車身控制和自動轉向的同時,也能給車內乘客帶來娛樂體驗。
整體看來,新車的感覺是不是貌似既真實又科幻?這一切都歸功于極氪的這套浩瀚-M架構,接下來極果君就給帶大家認識認識它,看看它到底有什么能耐。
在介紹“浩瀚-M架構”之前,極果君想和大家先說說常見的造車平臺到底是什么。
為了節省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廠家在設計車時會盡量考慮與之前的產品零件共用,而這種零件共用組成平臺,我們就可以稱之為造車平臺,比如同樣出自MQB平臺的大眾POLO和大眾高爾夫,就極為相似。
藍色為polo 黃色為高爾夫 ▲
這樣做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零件通用從而減少了成本,也提高了生產效率;壞處就是因為通用零件太多,車輛品控難以把握,還容易讓人覺得車款沒有新意。
并且要開發一個新平臺的造價十分之高,我們熟知的大眾MEB平臺(產出大眾ID系列),造價就高達70億美元。
而架構的出現,讓造車的思路更加開闊:車型零件間的共用變成了平臺方案之間的共用,邏輯更加接近底層,最終實現一套架構衍生多套架構,多套架構衍生更多套平臺,從而出現五花八門的新車型。
架構解決了車企造車的痛點,開拓了更多的車型,降低了更多的成本,就拿今天要說的極氪浩瀚-M架構來說,它是SEA浩瀚架構針對無人駕駛場景的最新進化型態。
SEA浩瀚架構 ▲
浩瀚-M脫胎于SEA浩瀚架構,共享電子電氣架構,預埋無人駕駛軟件接口(L2~L4),并可實現自主線控切換,適配不同的無人駕駛方案。
支持2700mm-3300mm的軸距范圍,搭配上前后懸架可調節的特性和座椅后排和拉伸的特點,也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這套架構還擁有自主開放、硬件優秀、可靠性高,可維護性、保養成本低的特點,是針對無人駕駛精心研發的一套架構,在行業內具有領先水平。
SEA浩瀚架構 ▲
而開頭介紹的新車,各項功能就恰好說明了極氪這套構架的實力。
如果說極氪為車輛提供了優秀的骨架和皮肉,那么Waymo就是賦予了車輛靈魂——高階自動輔助駕駛解決方案。
在談論解決方案之前,極果君先想和大家談一談目前自動駕駛的分級情況。
眾所周知,目前行業內分級情況是從L0到L5,但是要說這六個級別分別都有什么含義,估計很多人都答不上來。
按照我國的《汽車駕駛自動分級》來看,4級與5級才才是“真·自動駕駛”,一切都可以放心的交給車。而極氪的這款車,用的就是Waymo旗下的L4級別Waymo Driver無人駕駛解決方案。
目前研究自動駕駛的企業大概可以分為三種,以依托上游廠商為代表是一種,以特斯拉為代表是一種,以Waymo為代表又是一種。
極狐依托華為自動駕駛? ▲
其實國內大部分廠商的自動駕駛都處于依托階段,把自動駕駛包出去,而來注重系統應用層面和用戶交互層面。
以特斯拉為例,雖然馬斯克引以為豪的FSD(完全自動駕駛)開發成本高,且充其量也就是L3的水平,但是因為可以通過后續軟硬件升級繼續拔高級別,還是收獲了一批擁躉。
特斯拉 FSD ?▲
總的來說特斯拉的模式更像蘋果的iOS系統,從手機(汽車)到軟件都自己做。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Waymo,最初其實是谷歌于2009年啟動的項目,2016年獨立出來,成為Alphabet的一家子公司。
這家公司一上來就直接挑戰“地獄難度”——L4級別自動駕駛,并且它只做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自己不做汽車,而是通過和其他廠商合作完成無人駕駛車的落地。
基于克萊斯勒 Pacifica車型打造的 Waymo 自動駕駛原型車 ▲
在2018年底,這家公司便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商用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截止到目前,W aymo的技術積累和測試里程依然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Waymo整體風格其實更像谷歌的安卓系統,只不過這里的安卓類比的是汽車上的自動駕駛系統。
基于極氪浩瀚-M架構所定制的車輛+全球領先Waymo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最終的效果讓人十分心動。但其實這次合作只算是極氪的小試牛刀,大的還在后面。
全球汽車產業正處于轉型變革期,未來的高端新能源汽車不僅是出行的工具,更會成為用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移動智能終端。
極氪一直在聚焦智能電動出行生態,從智能科技到產業鏈合作整合,再到未來出行。
區別于傳統造車和新勢力模式,極氪不僅擁有能力高效整合龐大產業生態中最有價值的資源,又能以用戶企業的行駛保證最純粹的用戶思維,通過打造專屬的“極氪模式”,不斷為用戶帶來極致出行的全新體驗。
極氪之后也會繼續與和全球范圍內更多的優質伙伴緊密合作,為全球用戶推出更智能,更便捷的出行服務,推動純電智能時代出行生活的革新。
無論是對廠家還是用戶來說,優秀的產品才能給人最直觀的感受,而極氪對未來的展望,不僅展示了極氪在造車上的實力,更意味著極氪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還印證了極氪的開放包容的共創模式。
各位期待極氪和Waymo的無人駕駛車嗎?歡迎在評論區討論起來~